近些年来,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发展已成趋势。但随着养殖密度的加大,疾病的防控压力也随之升级,故而,疫苗的免疫频次、化药的使用剂量也“水涨船高”,这与猪场追求的降本增效的理念相悖。如何采用新的手段来提高兽药的品质效果,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,降低药费支出?一方面,动保企业通过研发新型药品,但难度大,周期长,结果不可预期,另一方面,通过改进生产工艺,提升药物生物利用度,从而减少药量使用,该方法是可以做得到的。海正动保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,采用具有专利技术的流化床工艺,改变药物的不良属性,减少药物在吸收前的损失,从而达到药物的最大生物利用度。
1.什么是流化床工艺呢?
在流化床制粒机中,压缩空气和黏合剂溶液按一定比例,由喷嘴雾化并喷在流化床层上正处于流化状态的料粉上,使粒子核和粒子核之间、粒子核与粒子之间相互结合,逐渐形成完美颗粒。

2.与传统的制粒相比,流化床制粒有何优势?
2.1 遮掩药物的苦味
可有效掩盖药物不良味道,是流化床制备微囊最主要的用途之一。使用流化床200 μm以下微囊不会在口腔内产生沙砾感。目前,国内利用流化床包衣技术研制出口感较好的罗红霉素分散片,从而方便儿童用药。

2.2制备缓控释制剂
- (1) 较小粒径的颗粒可通过收缩着的幽门括约肌,从而克服无规律的胃排空给释药行为上带来的的差异,进而减少缓释制剂存在的个体差异;Burgurere等将300-500 μm的阿司匹林微粒置于流化床中制备微囊,体外溶出实验表明,5h内释放药物为35%,10h内释60% ,24h内释放100%。

(2) 如果个别微粒囊壁破损,不会造成整个释药行为的改变。
2.3提高稳定性
药物微囊化后,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,防止空气、水分、光线等因素引起药物的变化。对于不稳定的阿莫西林,Derrieu等用流化床制备微囊的方法,所得微囊粒径在200-500μm,明显改善了药物的稳定性。
2.4 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
当药物有效成分分散于众多微囊中时,就可以在整个胃肠道内分布,这就
将明显降低药物对胃肠粘膜的刺激。

当前,海正动保的产品中,呼原净(20%磷酸替米考星预混剂)、海炎舒(5%氟尼辛葡甲胺颗粒)、海力泰(20%酒石酸泰万菌素)等均使用具有专利技术的流化床工艺,使得海正产品能够做到“事半功倍”的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