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消费者对猪肉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猪肉不仅要干净卫生,还要口感好。所以通过改良育种、营养调控等方式,促使猪肉品质逐步提高,但一些疾病的感染往往会拉低猪肉品质,其中胃肠道寄生虫的感染就是因素之一,2011年欧洲国家就寄生虫感染与猪肉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,下文就是本次试验的结果。
一、试验方法
试验120头仔猪,Ⅰ组:60头,漏缝地板饲养;Ⅱ组:60头,垫料饲养,每组饲养于一个大圈舍,全价料饲喂至110kg。该批猪的驱虫方案:在6周龄时,采用伊维菌素注射驱虫(300μg/kg.bw),繁殖母猪分娩前2周进行驱虫,用药方式同上。
二、寄生虫自然感染率数据收集
育肥初期、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,即育肥猪体重分别为40、70和110 kg采集粪便。
三、肉质评价标准
根据欧盟猪肉胴体分类(1)S类:瘦肉胴体>60% (2)E类:55%<瘦肉胴体<60% (3)U类:50%<瘦肉胴体<55%,(4)R类:45%<瘦肉胴体<50%,(5)O类:40%<瘦肉胴体<45%,(6)P类:瘦肉胴体<40%。
四、数据分析
1. (Fig.1)无寄生虫组肉质平均值为53.68,而在感染猪的情况下,肉质在统计上较低52.12,肉质与平均虫卵数的相关分析也显示出负相关,且有统计学意义,即EPG值越高的育肥猪,肉质越低。

2. 垫草饲养的感染率较低为25%±11.2,在漏粪板饲养的感染率为38.3%±12.6,但二者差异极不显著。
3.对寄生虫对肉质影响的分析表明,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。

R类育肥者的EPG感染明显强于E类育肥者,而U类育肥者的EPG为中间值。
五、结论
1. 寄生虫在猪场的感染是普遍性的。商品猪紧靠一次驱虫,不能保证上市之前不受寄生虫感染。
2. 要想提高猪肉品质,在选择优质品种、合理营养等的前提下,对影响猪肉品质的疾病进行合理的防控,尤其是寄生虫的防控,选择立体驱虫方案,兼顾体内体外和环境,减少场内成虫和虫卵的载量,对肉质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。
六、文献来源
Damian Knechta, Marcin Popiołekb, Grzegorz Zalesnyc.a Department of Pigs Breeding, Institute of Animal Breeding, Wrocław University of Environmental and Life Sciences, Chełmonskiego 38c, 51-630 Wrocław,Poland.b Institute of Biology, Department of Invertebrate Systematics and Ecology, Wrocław University of Environmental and Life Sciences, Ko zuchowska 5b, 51-631 Wrocław, Poland.c 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,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Microbiology, Wroclaw University, Przybyszewskiego 63, 51-148 Wrocław, Poland.
文献翻译:孙伟